一、核心機制定義
ADL(Auto-Deleveraging)即自動減倉機制,是加密貨幣合約交易平台為應對極端市場波動設計的核心風控工具。當市場出現劇烈價格波動導致部分交易者爆倉,且平台風險準備金(如保險基金池)不足以覆蓋穿倉損失時,系統將強制平倉反方向盈利倉位以彌補虧損,確保平台整體風險可控。
二、觸發條件:風險準備金耗盡
ADL 的啟動需滿足以下核心條件:
-
穿倉損失產生
當市場價格劇烈波動(如短時暴漲 / 暴跌),部分交易者的倉位因保證金不足被強制平倉。若平倉價格劣於破產價格(即實際虧損超過保證金),則產生穿倉損失。
-
風險準備金緩衝失效
平台首先使用風險準備金吸收穿倉損失。風險準備金由平台自有資金和強平剩餘差額資金構成。
-
觸發閾值被突破
當風險準備金耗盡或快速下降至閾值時,系統啟動 ADL。
三、優先級規則:盈利倉位優先
-
優先級計算邏輯
未實現盈虧 / 保證金 * 保證金比率,盈利越多,槓桿倍數越高的交易者將首先被平倉。
-
典型案例
假設市場暴跌導致 BTC 多倉大規模爆倉,平台啟動 ADL 時,持有 10 倍槓桿、盈利 50% 的空倉用戶會被優先減倉,而低槓桿、低收益的空倉用戶則可能倖免。
四、執行流程與影響
-
系統操作步驟
倉位篩選:系統按優先級規則生成 ADL 隊列,反方向盈利倉位(如暴跌時的空倉)進入候選池。
強制平倉:以破產價格或標記價格強制平倉隊列靠前的倉位,收益差額進入保險基金池。
通知用戶:被減倉用戶將收到郵件通知,所有活躍訂單被關閉。
-
對用戶的影響
盈利用戶:未實現收益可能被清零。例如,某用戶持有 10 倍槓桿的 BTC 空倉,若市場暴跌觸發 ADL,其倉位可能以破產價格平倉,收益歸零。
虧損用戶:穿倉損失由保險基金和 ADL 共同覆蓋,但需承擔平台風控規則的不確定性。
五、用戶應對策略
-
風險監控
查看 ADL 指標:平台在倉位界面顯示 ADL 風險等級。
關注平台公告,定期查閱規則更新。
-
倉位管理
降低槓桿倍數:減少持倉風險,例如將槓桿從 10 倍降至 5 倍,可顯著降低 ADL 優先級。
分散持倉:避免在單一合約過度集中倉位,降低因品種風險觸發 ADL 的概率。
-
極端行情應對
提前平倉:在市場劇烈波動前主動減倉,避免被動觸發 ADL。
使用對沖工具:通過現貨等組合策略對沖風險,減少對合約的依賴。
六、總結與建議
ADL 是加密貨幣合約交易的 “最後防線”,其核心價值在於防止系統性風險,但無法完全消除個體損失。用戶需注意:
ADL 並非萬能:極端行情下,ADL 可能無法覆蓋全部穿倉損失,導致平台暫停交易。
規則動態調整:不同平台的 ADL 機制存在顯著差異,需根據具體規則調整交易策略。
風險自擔原則:即使觸發 ADL,用戶仍需對倉位虧損負責,平台僅提供有限的風險緩衝。
建議交易者在合約交易中嚴格控制倉位,避免依賴 ADL 機制,同時定期查閱平台文檔,了解最新風控規則。